平顶山哪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習坎文摘》第35期]滿足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
作者/來源: 上海市虹口區(qū)教育局副局長 常生龍    發(fā)表: 2011-07-06 21:55:45    瀏覽: 10227 次
    學習是如何發(fā)生的?為什么一個老師非常努力授課,卻有不少的學生趴在課桌上?為什么一個特級教師的課堂里,也會存在一定數量成績欠佳的學生?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但對這些問題未必能夠說得清楚。美國當代心理學家威廉·格拉瑟的《了解你的學生:選擇理論下的師生雙贏》一書,可以幫助我們解答上述疑惑。

  創(chuàng)設滿足學生內在需求的學習環(huán)境

  【如果學生不愿意讀書,任何處罰都無法逼他們就范。所有的動機都源自內心,一個學生在學校里表現不佳,是因為他沒有在學校里找到足以令他滿意的學習動力?!?br />
  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總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的,盡管很多時候教師自己并不清晰教學行為背后的理論基礎是什么。

  大部分教師信奉的教育理論是外在控制理論。控制理論有這樣的假定:無論人類或任何其他物種,都能夠借著對他們或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來驅使他們工作或向預期的方向轉變。這種理論使很多家長和教師相信,只要體罰(或變相體罰)的強度夠,學生為了免除痛苦,就可以在家長或者教師的驅使下去做想要他們做的事情。

  威廉·格拉瑟認為,如果學生不愿意讀書,任何處罰都無法逼他們就范。生命不像機器,可以由操縱者來掌控,所有的生物都有自我意識,都會自我控制,只有當你想讓學生做的事情更能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的時候,學生才會按照你說的去做。換句話說,威廉·格拉瑟創(chuàng)建了一個新的教育理論——選擇理論,人的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以最好的方式來滿足根植于自身基因結構的五大基本需求,即生存和繁殖、歸屬感和愛、權力、自由、樂趣。無論簡單如吞咽食物以維生,還是復雜如孤獨時的掙扎求愛,人們總是選擇那些當下最能滿足自己內在需求的行為。所有的動機都源自內心,學生在學校里表現不佳,其真正的理由是,學生沒有在學校里找到足以令他滿意的學習動力。

  如果你信奉控制理論,在進行教育教學管理的時候,就會對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并制定相應的規(guī)則,逼迫學生去完成。如果你信奉選擇理論,就會深入研究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設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能夠滿足其內在需求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習真正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

  維護學生心中努力向學的學習圖像

  【學生在學校里的所作所為,取決于他心目中的學習圖像。幾乎每一個學生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都心懷努力的學習圖像。有些學生學得很好,是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保有這個學習圖像?!?br />
  對一個人來說,五大需求是同等重要的,而且需要以合理的方式得到滿足。如果任何一個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想去滿足它的強烈沖動??诳实臅r候四處去找水喝,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

  在五大需求中,獲得權力的需求似乎很難理解,但它確實是根植于人類自身基因的一種基本需求。事實上,權力需求無孔不入,只要你問問自己最近有沒有發(fā)牢騷就可以知道了,絕大部分的人連一天不發(fā)牢騷都做不到。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感受到擁有任何權力,他是絕對不會用心學習的;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無法感受到擁有權力,他也絕對不會安心教書。

  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有的學生學得很好,有的非常糟糕,為什么同樣的課堂會教出結果迥異的學生來呢?威廉·格拉瑟的選擇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在學校里的所作所為,取決于他心目中的學習圖像,我們每個人在其他場合的所作所為,也是如此。幾乎每一個學生在入學的時候、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都心懷努力的學習圖像,他們想象學校是一個快樂的地方,在學??梢允棺约旱膬仍谛枨蟮玫礁玫臐M足。學得很好的學生,是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保有這一學習圖像;學習糟糕的學生,則是因為他們在學校里沒有得到內在需求的滿足,而將原本儲存在心目中的學習圖像移走了。

  一個剛入學的孩子心中所懷抱的學習圖像,主要來自他們所愛或信任的大人告訴他們學校是美好的,因為年紀還小,他們自己是很難體會到學習本身所具有的價值的。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的歸屬感與愛、權力、樂趣等內在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就會將大部分學習必備的圖像逐出腦海。如果換了一所學校,孩子遇到了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人(這個人可能是教師、行政領導或者是與學校有關系的某個人),他會將那些移除出去的學習圖像再重新放回到自己的心中。當然,僅僅靠一個有愛心的人的關懷是不夠的,如果他不能在課堂上實現對學習的滿足,他還是會將這個新的圖像拋諸腦外的。而每將學習圖像移出一次,就會令他更加懷疑是否能在學校里找到他想獲得的滿足。

  在絕大多數的課堂里,幾乎都有50%的學生不能得到學習上的內心滿足,從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這實在需要引起教師的警覺。

  讓教師成為引領學生協力共學的“現代經理人”

  【學校應當有一種新的教育哲學,讓教師成為“現代經理人”,讓學生協力共學,滿足每個人的內在需求,從而強化整個學校的力量和歸屬感,形成學校的文化精神。】

  每項產品被制造出來或由某項服務所提供,那些實際從事作業(yè)的人被稱為工人,而告訴工人們要做什么和該做什么的人被稱為經理人。從上述定義看,教師應當是經理人,但很多教師甘愿將自己視為工人。

  僅僅當經理人還不夠,教師應當成為現代經理人,運用現代經理的管理技巧來組織學習。比如,教師要持續(xù)闡釋自己的教學目標,并引導學生思索他們所學的內容,以便幫助教師找到促進學習的最有效方式。教師要負責教學架構的建立,而學生則要在這個架構下學習,并相信它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教師要建立一套方法來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知道他們的建議非常有價值。同時,教師還要給學生更多的權力感,而絲毫不矮化自己的教師身份。

  學校要改革,需要的不是新的成員和設備,而是一套全新的教育哲學和一套能夠運用現有一切的全新架構。將教師看作“現代經理人”,就是一種新的教育哲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改變傳統的單打獨斗的學習方式,要創(chuàng)建以學習團隊的形式參與學習的新途徑。

  如果用在平常的學科課程的學習中,讓學生協力共學,使每個人的內在需求都得到滿足,必將會發(fā)揮更大的威力。不僅團隊的成員能滿足他們的個人需求,好的團隊還會強化整個學校的力量和歸屬感,形成學校的文化精神。威廉·格拉瑟在書中用兩章的篇幅,分別闡述了學習團隊的價值以及4個經典案例,為教師改革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

  《了解你的學生:選擇理論下的師生雙贏》,[美]威廉·格拉瑟著,楊誠譯,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該書精辟地分析了傳統教學的缺陷及其應對之策。作者將他的“選擇理論”轉化成了一套能帶給學生滿足和喜悅的充滿活力的學習團隊模式。通過學習小組,學生能享受到深入知識殿堂所帶來的權力、友情和樂趣。而教師要想成功地運用該模式,必須持續(xù)發(fā)展自身的相關技能。

  (選自《中國教育報》2011年04月14日)
蓝山县| 郸城县| 柳州市| 南汇区| 明光市| 玉山县| 齐齐哈尔市| 铅山县| 孟津县| 喀喇沁旗| 隆德县| 遂川县| 同心县| 高青县| 望都县| 邵阳县| 奇台县| 弋阳县| 苍梧县| 洪洞县| 高密市| 新闻| 四平市| 开封县| 通化县| 自治县| 太原市| 保德县| 方山县| 堆龙德庆县| 昭通市| 嘉禾县| 三门县| 娱乐| 得荣县| 修武县| 华安县| 双牌县| 扎囊县| 怀安县|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