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哪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習坎文摘》第30期]高考答案應考慮教學實際
作者/來源: 張日華(江蘇省南通市二中)    發(fā)表: 2011-01-04 13:46:36    瀏覽: 9864 次
    由2010年高考文綜試卷(江蘇卷)政治34題說起———
    打開今年的江蘇政治卷,各種形式新穎的試題不僅設計精巧、設問靈活、考核全面,而且底蘊深厚、內涵豐富。但正如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一樣,該卷同樣也存在著瑕疵,尤其是34題第二問,其答案的邏輯合理性值得商榷。

  請看該題:

  2010年高考政治江蘇卷34題:材料一:圖表1:江蘇省GDP和財政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圖表2:江蘇省財政支出有關情況(單位:億元)

  材料二:2010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大民生領域投入,使發(fā)展成效真正落實到人們福祉的提高上。


  問題(2)結合上述材料,運用《經(jīng)濟生活》中的有關知識,闡述江蘇省政府加大民生領域投入,促進社會建設的重要性。

  對此題的第二問,我的理解為,考生必須說明江蘇省政府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對江蘇社會建設的意義、價值或影響。結合試題材料,得分點應在江蘇省政府加大對民生領域的財政投入的意義上。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答案:江蘇省政府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有助于促進江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高居民素質;有助于提高江蘇公共服務水平,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有助于提高江蘇的社會保障水平、增加就業(yè),促進社會和諧。如果把上述內容進行總體概括:投入有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快江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但令人遺憾的是,答案(2)為江蘇省政府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加強社會建設,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發(fā)揮了財政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質保障作用;對于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句“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說的是為什么要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而沒有直接指向投入的重要性;第二句“發(fā)揮了財政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質保障作用”,這更沒有切合試題的重要性要求;只有第三句“對于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說明了江蘇加大對民生領域投入可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該題本來是一個很好的試題,但其答案中的瑕疵讓該題價值折半。這啟示我們有好的試題材料、有好的設問還需要正確運用歸納法等思維方法組織好答案。

  首先,要以題為據(jù)、以材為據(jù)。試題答案要與試題材料的邏輯對應,而不能照搬教材觀點。具體到上題,可以具體而微地闡述增加財政投入對提升教育水平、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及增加就業(yè)的意義,也可以概括為增加財政投入可以讓人民群眾分享發(fā)展成果或堅持了以人為本,更可以概括為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這樣的概括依據(jù)就在于圖表2中的子目。

  其次,把握問題的各種限制性條件,明確方向。限制性條件為考生提示了正確的思維方向,使考生能準確地把握問題的考查指向。答題前若沒有弄清楚問題的限制性條件或忽視該條件,就有可能造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不著邊際、答非所問。

  再其次,注意思路分岔、多點指心。這里的“心”即試題的中心、核心,也就是要說明的主要問題。上題材料的中心就是社會建設,不能僅僅用一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來概括,還必須切入到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摘自《中國教育報》2010年10月8日第6版)
阿克苏市| 沙坪坝区| 洪泽县| 灵武市| 武陟县| 苍溪县| 开江县| 区。| 高淳县| 皋兰县| 平凉市| 北海市| 尼玛县| 蓝田县| 泸定县| 陈巴尔虎旗| 乐亭县| 朔州市| 柘荣县| 来凤县| 海城市| 郑州市| 宽城| 九江县| 佛冈县| 定兴县| 涞水县| 雅安市| 临猗县| 楚雄市| 新营市| 宜州市| 新津县| 黄浦区| 东源县| 江山市| 新闻| 太白县| 凤山县| 潢川县|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