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日報》:輝煌七十載 習坎鑄?;?br />——湖北省沙市中學七十周年校慶巡禮
發(fā)表: 2011-11-19 17:06:03 瀏覽: 10553 次
楚塞三湘接,荊江九曲回。三國故里,楚都東郭,美麗的長江之濱,靈秀的荊楚腹地,矗聳著一座神奇的智慧圣殿——湖北省沙市中學。
倚荊江而扼三峽,枕平川而覽華夏;北彌陶牧,南極瀟湘;星分紫云,氣貫神州。歲月見證了她的歷史,歷史承載了她的夢想。
七十年櫛風沐雨,春華秋實;先輩殫精竭慮,上下求索,構筑了一座不朽的文化大宅,創(chuàng)造了一種永恒的精神境界,打造了一個卓越的教育品牌,用摯愛譜寫了永恒的生命贊歌,用智慧演繹了美妙的學府傳奇。
七十年,風湖北省沙市中學黨委書記、校長鄧北平風雨雨,化繭成蝶;七十年,櫛風沐雨,鳳凰涅槃。沙市中學創(chuàng)始于1941 年,初名“湖北省立第四高級中學”,簡稱“四高”,是江漢平原唯一一所國立高中。1947 年更名為“湖北省立沙市中學”,1956 年更名為“湖北省沙市第三中學”,1999年恢復校名為“湖北省沙市中學”。
70 年的歷史,她總在拼搏,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70 年的輝煌,她用自己的勤勉、汗水與思想為中國教育寫下了濃墨重彩、蕩氣回腸的篇章。她是1953 年教育部確定的全國第一批重點中學之一,首開“湖北省示范學?!钡南群樱鴥纱问艿絿鴦赵杭为劊? 次受到部委表彰,3 次榮膺“中國百強學校”的光榮稱號,連續(xù)多年被評為湖北省文明單位,為國家培養(yǎng)出了5 名兩院院士以及數位國際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獲得者。自1996 年以來,又培養(yǎng)了7 名省級高考狀元。在江漢平原、湖北省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的聲譽。
鳳舞九天耀習坎 龍騰環(huán)宇臻鵬程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睂W校文化就是能夠把散落的師生個體串成一個整體的那一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是一個學校發(fā)展進程中潛移默化而逐步積淀下來的一種聚合力,是一所學校特有的精神標記,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深度和辦學高度。
“習坎文化”是沙市中學獨特的文化。著名邏輯學家汪奠基先生,在學?,F在的文化長廊處,曾修建一棟辦公樓,并親筆題名“習坎樓”篆刻石碑置于該樓基腳,此后,沙市中學就與“習坎”結下了不解之緣。“習”,乃重疊之意:“坎”,作坎坷困難解。“習坎”,即從困難中學習并成長,主動吸收知識,迎接挑戰(zhàn),接受困難帶來的磨礪,從而使自己更加強大。
后學校雖屢次遷徙,歷經艱難,但沙市中學人總是牢記“習坎”二字,用自己的實踐譜寫著輝煌的習坎記憶。
幾十年風雨如磐,歷代的沙中人堅信“名校之名在于文化”,堅信“文化是學校的根”的道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豐富了屬于自己學校的“習坎文化”的內涵。經過多年的挖掘、討論、整理,學校提煉出“砥礪德行,上善若水,克難履艱,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以此自勵、自勉,并秉持著學校精神的價值信念和以水為德的行為準則,在文化建設上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富有特色的習坎文化體系。
學校文化體系分為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有風格的行為文化,有柔性的制度文化,有品位的物質文化四個方面,通過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構建,現已形成了《湖北省沙市中學習坎文化解讀》專著,并作為校本教材,開設課程。同時,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由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科的老師間周講解學校文化解讀專著和國學經典,全體師生共同學習。
綿延七十年的“習坎文化”讓沙市中學獲得了無數榮耀:1953 年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中學;1960 年和1979 年沙市中學校領導兩次出席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群英會,并獲“國務院嘉獎令”;1986 學校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隨著21 世紀的到來,該校圍繞創(chuàng)建示范高中的目標,全面啟動學校建設現代化工程,奮力躋身中國名校之林。2003 年,成為全省首家示范高中;2007 年,成為全國前20 強中唯一在地級市辦學的中學;沙市中學榮登“中國中學高考狀元”榜;2008 年,奧組委、教育部授予“奧林匹克示范學?!薄?br />
爭朝夕誨人不倦 冠華夏學以致用
古人云:“名師出高徒”。從古至今,師資力量與質量的建設是一所學校能否發(fā)展壯大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七十年來,沙市中學一直以“建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長效機制”為目標,在智慧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索之路上不斷前行。
沙市中學立足自身土壤,努力營造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良好氛圍,搭建教師自主發(fā)展良好平臺,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chuàng)新型教師培養(yǎng)引進長效機制。
“走出去”、“請進來”是沙市中學培養(yǎng)引進教師的雙重法寶。學校以三年為一個培訓周期,先后60 多次組織教師到北京、上海等著名師范院校,到北京、上海、廣州、海南等課改區(qū)及其他合作高中進行全員學習培訓。同時,學校還鼓勵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讀研、讀博,不斷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目前,學校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已達42 人。另外,學校還開設習坎講壇,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時常邀請大學知名教授、一線知名教師來校講學送寶。青年教師在名師的關懷下迅速成長,僅2010、2011 兩年,學校就有8 名青年教師優(yōu)質課獲省級一等獎,近百篇教師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在省市、全國論文評比中,10 多人獲得全國一等獎。
課堂是教師錘煉自我、形成智慧的主陣地。學校在建立相應教師培養(yǎng)引進制度的同時,一向注重推動課堂變革,提升課堂內涵。
全校教師遵照“一切為學生全面、主動、充分、和諧發(fā)展”的辦學理念,按照“以學定教,以需定教,先學后教,訓練主線”的課堂教學原則,大力開展“有效教學四有五個一”、“同課異構”等活動,大膽進行課堂改革實踐,深入研究教與學的過程,探索最優(yōu)化道路。新老教師同臺比課,相互學習,自我完善,讓教師在不斷地同自我做較量,不停地對自我進行“正、反、和”的修煉中,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善教育教學行為,形成教育教學的獨立思考,形成自我教學個性,在校內涌現出一大批如首席語文教師趙五藝、“幸福使者”周瓊、“物理魔法師”李景鑫等一樣鑄造教育理想的跋涉者。
學校教研風氣十分濃厚,擁有一批科研成果特別突出的教師,學校教師的整體教研水平不斷提高,在省市教研活動中處于領先地位。學校先后接受了國家、省、市的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教師中共有200 多人次參加了市級、省級教育學會,約200 人次獲得市級以上教研獎,在省市級以上刊物發(fā)表論文300 多篇,學校教師主編或參與編寫的正式出版物達30 多種。
杏園桃李曳花影 燕語書聲弄朝暉
沙市中學身處城市核心地段,占地面積不大,卻總讓人感受到一種浩然之氣、書卷之氣、山川靈氣和精美之感?!耙磺賻咨祥e,數竹窗外碧”,學校力求做到人與環(huán)境、人與設備的和諧,讓這方小天地產生“不出紅塵外,自在山水間”的熏陶與教育功能。
沙市中學現有50 個教學班,學生3000 多人;教職員工210 人,其中特級教師6 人,高級教師101 人,一級教師53 人。有了優(yōu)秀的學生和智慧的教師,他們開始了對話,也開始書寫沙市中學的不朽傳奇。
學校的教學樓、實驗樓、科技館、圖書館、逸夫樓、辦公樓,布局合理。體育館巍峨屹立,足球場、塑膠籃球場更顯壯美。計算機房、電子屏幕、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室、理化生實驗室,按教育部門的要求高標準裝備,教育教學設施齊全,管理規(guī)范。公寓式學生宿舍和學生食堂,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食宿生活。黨員活動室、教工活動室,是教職員工的教育學習的樂園。
學校積極創(chuàng)新載體,引領學生精神成長。學校的石頭文化從刻錄五六十年代的校訓“學用一致”,到今天闡發(fā)習坎精神的具體內涵——“上善若水”、“自強不息”,激勵著師生積極進取;教學樓、實驗樓裝飾著由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字畫,營造了濃厚的書香氛圍;每張辦公桌上的黨員承諾、教師誓詞構成了積極向上的辦公室文化;寢室樓道里由學生自己挑選和書寫的名言警句,還有每個寢室門前張貼的富有個性的成員照片和介紹形成了富有情趣和審美感的寢室文化;習坎文化長廊成了學校勵志教育的一道亮麗風景。
校園綠樹掩映,芳草如茵,佳木錯落成長,名花應節(jié)綻放。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在晨昏交替中演奏著動人的旋律,這里的莘莘學子名師俊彥在四季更迭中上演絕美華章。
細雨無聲潤萬物 桃李不言名四海
“教師教育勞動的獨特之處是,為未來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養(yǎng)起來的,要在幾年之后,甚至是幾十年之后才會成為一個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碧K霍姆斯基的話道出了育人的實質,服務在當下,著眼的是未來。
70 年來,沙市中學本著“創(chuàng)人民滿意學校,育國家需要英才”的辦學宗旨,按照“為了學生的全面充分主動和諧發(fā)展”的辦學理念,為每一位學子的發(fā)展筑就高起點。70 年來,她為來到這塊土地上的莘莘學子提供了最豐富的營養(yǎng),造就了習坎人高瞻遠矚的視野、海納百川的胸懷、自強不息的信念,帶給習坎人不斷追求真理、追求進步、追求卓越的動力。
湖北省教育廳原廳長路剛曾感嘆,“沙市中學是湖北省培養(yǎng)院士最多的中學”。從“習坎園”走出了成果豐碩的王明庥、樊明武、官春云、葉聲華、陳和生等五位兩院院士;誕生了少展鋒芒的趙晶、于芳、魏翔宇、鄒怡容、石鳴、石松、高原等七名省狀元,產生了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金牌第一名得主張俊安;走出了知名歌星夢鴿,影星袁泉、曾黎,少將侯學源、王大惠、姚科貴……走出的無論是知名學者,還是影視名人,無論是商界精英,還是政界英才、海外名流,盡管專業(yè)有別,身份不一,但他們都秉承了習坎智慧,他們都懷著遠大人生理想,他們都有著習坎人共同的特質:追求卓越,拒絕平庸。
學校一向堅持貫徹素質教育。倡導“素質教育課程化,課程教育素質化”,近年來努力改革傳統的單一課程模式,完善“必修課、選修課、綜合實踐活動及地方和學校課程為一體”的新課程結構體系,構建“6+6+N”的學校課程模式,并且將體育、音樂、美術、心理、通信技術等課程同樣嚴格納入學??己朔懂?。此外,學校還舉行了一系列有意義的課程活動。科技節(jié)中舉行的水火箭比賽,生態(tài)瓶制作,化學原電池制作,理、化、生、信息、通用技術實驗大賽等活動,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科學的熱情;英語月、話劇表演、書法比賽、記單詞比賽、演講比賽等,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體育藝術節(jié)中的歌舞類、器樂類、繪畫類、運動類甚至魔術類表演,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才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藝術潛質和學習積極性;各種研究性學習活動,鍛煉了學生學習品質,開闊了師生眼界;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張揚了學生個性;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暑假組織馬列主義培訓班優(yōu)秀學員到洪湖、長沙、韶山、延安等革命老區(qū)考察,提升了學生思想覺悟;到理想教育基地,到德育基地,學商基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習坎園正是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先進的育人理念,浸潤著來此求學的莘莘學子。2011年高考,沙市中學再創(chuàng)新高,習坎園再一次為眾多家庭送去喜悅,為莘莘學子的理想插上翅膀,姚雯伶同學一舉奪得荊州市文科狀元,李秋維同學考入北京大學,肖翎子同學考取香港城市大學;陳瑤、諸捷等同學通過SAT考試進入美國著名高校;張蓮、鎮(zhèn)婭姝、許可等同學考入新加坡國立大學,羿智心、黎小玄等同學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等。351 名2011 屆高三學子以他們扎實的學業(yè)基礎、良好的綜合素質榮登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學殿堂,應屆文理重點率達到43.5%,居省市重點高中前列。
七十年風雨兼程,七十年卓越輝煌。沙市中學的第七十個生日恰逢“十二五”的歷史節(jié)點,作為一所飽經風霜、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學校,沙市中學正以她勃勃的生機和卓越的風采吸引著眾多師生和家長的目光。面對新的挑戰(zhàn),沙中人將不斷發(fā)揚“砥礪德行、上善若水、克難履艱、自強不息”的習坎精神,為建設一個和諧校園而高歌!
輝煌七十載習坎鑄校魂——湖北省沙市中學七十周年校慶巡禮記者趙蓉李飛霞許興愛通訊員徐善慧丁家順孫石毅楚塞三湘接,荊江九曲回。三國故里,楚都東郭,美麗的長江之濱,靈秀的荊楚腹地,矗聳著一座神奇的智慧圣殿——湖北省沙市中學。
倚荊江而扼三峽,枕平川而覽華夏;北彌陶牧,南極瀟湘;星分紫云,氣貫神州。歲月見證了她的歷史,歷史承載了她的夢想。
七十年櫛風沐雨,春華秋實;先輩殫精竭慮,上下求索,構筑了一座不朽的文化大宅,創(chuàng)造了一種永恒的精神境界,打造了一個卓越的教育品牌,用摯愛譜寫了永恒的生命贊歌,用智慧演繹了美妙的學府傳奇。
記者趙蓉 李飛霞 許興愛 通訊員 徐善慧 丁家順 孫石毅
(荊州日報)